欢迎访问江西成考网! 本网站为民间交流网站,主要为广大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,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官方信息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(http://www.jxeea.cn/)为准。
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《大学语文》题目及答案(二)-大学语文-江西成考网_江西成人高考报名网-江西省成人高考招生平台-

400-0620-207

咨询时间:08:30--21:30
首页 成考资讯 成考院校 网上查询 成考问答 成考专题 高职扩招 职业资格 高职单招培训 网上报名

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《大学语文》题目及答案(二)

来源:本站  时间:2022-05-31

  文言文阅读:

  阅读曹操《短歌行》中一段文字,回答下列试题。

  月明星稀,鸟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

  第21题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
  答案: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,希望得到贤才辅佐,共建功业的心情。

  第22题哪几句用了比喻手法?

  答案:这八句中,前六句都是比喻,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,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,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。

  第23题将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这句话中的典故。

  答案: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,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。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(周公见到贤才,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,马上接待),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。

  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,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,招揽人才。

 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,回答下列试题。

  当二公之初守也,宁能知人之卒不救,弃城而逆遁?苟此不能守,虽避之他处何益?及其无救而且穷也,将其创残饿赢之余,虽欲去,必不达。二公之贤,其讲之精矣!守一城,捍天下,以千百就尽之卒,战百万日滋之师,蔽遮江淮,沮遏其势,天下之不亡,其谁之功也!当是时,弃城而图存者,不可一二数,擅强兵坐而观者,相环也。不追议此,而责二公以死守,亦见其自比于逆乱,设淫辞而助之攻也。

  第24题作者揭露“弃城图存者”和“擅兵坐观者”的作用是什么?

  答案:揭露“弃城图存者”和“擅兵坐观者”可以与张、许的爱国行为构成对比,从而驳斥了那些小人不批评坏人而专门指责君子的卑劣用心。

  第25题这段文字是怎样概括张、许的守城功绩的?

  答案:“守一城,捍天下,以千百就尽之卒,战百万滋之师,蔽遮江淮,阻遏其势,天下之不亡,其谁之功也!”

  第26题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。

  逆:

  就:

  滋:

  淫辞:

  答案:逆:事先转移。就:接近。滋:增多。淫辞:夸大失实的邪说。

  阅读《季氏将伐颛臾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下列试题。

  冉有日:“今夫颛臾,固而近于费,今不取,后世必为子孙忧。”孔子日:“求!君子疾夫舍日:“欲之”,而必为之辞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;既来之,则安之。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,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,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,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
  第27题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?

  答案: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,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。

  第28题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?

  答案:驳中有立,驳立结合,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。

  第29题将“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。

  答案:“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,而在鲁君啊!”

 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:季氏专权,又要扩张势力范围,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,发动不义之战,授鲁君以柄,后必有灾,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。

  现代文阅读:

  阅读作品片段,回答下列试题。

  听他们谈了许多,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。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,与自然妥协,对历史毫无担负,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。另外尚有一些人,与自然毫不妥协,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,违反自然的习惯。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,看日月升降。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,创造历史。一份新的日月,行将消灭旧的一切。我们用什么方法,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“明天”的“惶恐”,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,重新来一股劲儿,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?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,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,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,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。不过有什么办法,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,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。

  第30题阅读这段文字后,你认为作者忧郁的原因是什么?

  答案:故乡人民过着与世隔绝、麻木不仁的日子,他们对历史毫无担负,只把狂热和热情释放在娱乐上。他们这种活法近乎延存自然生命。

  第31题从这段文字看,作者所提到的两类人指的是什么人?他们根本的区别是什么?

  答案:前者是与自然妥协的人,后者是与自然毫不妥协的人。

  他们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对历史没有责任感、使命感,不去改造自然和社会,后者是对自然不妥协,想方设法去改造自然和社会,对人类历史有使命感。前者指的是乡民,后者指的是革命者,中国的未来和希望靠的是这些革命者。

  第32题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。

  答案:希望湘西人民精神觉醒,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,重新来一股劲儿,用划龙舟的精神来改造自然、改造社会,创造自己的新生活。

  阅读作品片段,回答下列试题。

  于是“香市”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“吃”和“玩”。临时的茶棚,戏法场,弄缸弄甏,走绳索,三上吊的武技班,老虎,矮子,提线戏,髦儿戏,西洋镜——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。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,花纸,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,灿如繁星的“烛山”,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,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。庙里庙外,人声和锣鼓声,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、哨子的声音,混合成一片骚音,三里路外也听得见。

  我幼时所见的“香市”,就是这样热闹的。在这“香市”中,我不但赏鉴了所谓“国技”,我还认识了老虎,豹,猴子,穿山甲。所以“香市”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。

  第33题这段文字突出描写的场面是什么?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?

  答案:昔日“香市”热闹的景象,属于场面描写,这与下文所描写的今日“香市”的萧条、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,突出作品的主题。

  第34题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?

  答案: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,这也是作者不满于20世纪30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情绪反映。

  第35题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?

  答案:写昔日“香市”热闹的场面以及给作者幼时留下的难忘记忆。

  阅读作品片段,回答下列试题。

 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,海霞是她的扇旗,海鸟是她的侍从;夜晚她曳着白衣蓝裳,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,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;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……大风的时候……她驾着风车,狂飙疾转地在怒涛上驱走……下雨的时候……落泪了……黄昏的时候,霞光灿然,便是她回波电笑,云发飘扬……

  第36题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?

  答案:拟人手法。

  第37题在作品中,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?

  答案:描绘与赞美了海的女神,表达作者对海的深情。

  第38题从这段片段上看,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?

  答案:海的女神形象,这是一个妩媚、飘逸、威严的女神形象。

  阅读苏轼《前赤壁赋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下面试题。

  苏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而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?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

  第1题作者以水与月为喻,阐明了怎样的哲理?

  参考答案: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。

  第2题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?

  参考答案:旷达乐观,超然物外(或“超脱”)。

  第3题从这段文字中,可以看出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?

  参考答案:骈散相间。

  阅读白居易《杜陵叟》,然后回答下面试题。

  杜陵叟,杜陵居,岁种薄田一顷余。

  三月无雨旱风起,麦苗不秀多黄死。

  九月降霜秋早寒,禾穗未熟皆青干。

  长吏明知不申破,急敛暴征求考课。

  典桑卖地纳官租,明年衣食将何如?

  剥我身上帛,夺我口中粟。

  虐人害物即豺狼,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!

  不知向人奏皇帝,帝心恻隐知人弊。

  白麻纸上书德音,京畿尽放今年税。

  昨曰里胥方到门,手持尺牒榜乡村。

  十家租税九家毕,虚受吾君蠲免思!

  第1题解释诗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。

  秀:_______________

  申破:_______________

  考课:_______________

  放:_______________

  尺牒:_______________

  榜:_______________

  参考答案:秀:吐穗开花。申破:向上级申报,道破真实情况。考课: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定升降。放:免除。尺牒:传达敕令的公文。榜:名词作动词.张贴。

  第2题这首诗主要揭露了什么?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?

  参考答案:这首诗的主要是借杜陵叟的遭遇.反映当时官吏在灾年仍然上瞒下欺、勒索租税的黑暗现象,以及皇帝的假仁假义,只是使百姓虚受其恩。表现出诗人对“农夫之困”的深切同情,也表现出诗人对“豺狼”成性之官吏的极端憎恶,讽刺了皇帝的虚伪。

  第3题先描写灾情严重有何作用?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?

  参考答案:先描述春、秋两次灾情严重,是为了衬托官吏剥削农民的残酷性。运用的事铺垫反衬的表现手法。

  阅读司马迁《李将军列传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试题。

 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,见匈奴三人,与战。三人还射,伤中贵人,杀其骑且尽。中贵人走广。广曰:“是必射雕者也。”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。三人亡马步行,行数十里。广令其骑张左右翼,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,杀其二人,生得一人,果匈奴射雕者也。已缚之,上马,望匈奴有数千骑,见广,以为诱骑,皆惊,上山陈。广之百骑皆大恐,欲驰还走。广曰:“吾去大军数十里,今如此以百骑走,匈奴追射我立尽。今我留,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,必不敢击我。,,广令诸骑曰:“前!”前,未到匈奴陈二里户斤,止。令曰:“皆下马解鞍。”其骑曰:“虏多且近,即有急,奈何?”广曰:“彼虏以我为走,今皆解鞍以示不走,用坚其意。”于是胡骑遂不敢击。有白马将出护其兵,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,而复还至其骑中,解鞍,令士皆纵马卧。是时会暮,胡兵终怪之,不敢击。

  第1题解释文中划横线字词的含义。

  生:__________

  陈:__________

  所:__________

  会:__________

  怪:__________

  参考答案:生:活;

  陈:通“阵”,布阵。

  所:许,左右。

  会:恰逢,正赶上。

  怪:认为……奇怪。

  第2题这个语段记叙的是哪一次战役?先写中贵人走广,对于突出李广的性格特征有何用?

  参考答案:上郡之战。

  “先写中贵人大败走广,这是铺垫,后文在铺垫的基础上对比,在对比中用反面衬托来突出李广机智勇敢、善于骑射的个性特点。

  第3题这个语段主要表现李广怎样的性格特点?

  参考答案:主要表现了李广善骑射、临危不惧、沉着镇定、胆识过人、指挥若定的性格特征。

  阅读《答司马谏议书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试题。

  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。人习于苟且非一曰,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、同俗自媚众为善。上乃欲变此,而某不量敌之众寡,欲出力助上以抗之,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!盘庚之迁,胥怨者民也,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。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;度义而后动,是而不见可悔故也。

  第1题这段文字驳斥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?是如何反驳的?

  参考答案:这段文字驳斥了司马光新政“以致天下怨谤”的

  观点。作者首先分析了“怨谤”产生的原因,抨击了保守派只顾自己不顾国家的态度,而后以“盘庚迁都”的典故表自己坚定的变革决心。

  第2题在驳论中作者又揭露了什么问题?

  参考答案:揭露了保守派不关心国事,只知苟安媚俗,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腐败现象。

  阅读杜甫《蜀相》,然后回答试题。

  丞相祠堂何处寻?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
  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
  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
  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
  第1题为什么说这首诗在高度赞美诸葛亮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慨?

  参考答案:杜甫在年轻时就怀有辅佐明主的志向,曾一度在皇帝身边任职,但后来因党争被贬,漂泊西南。志向越发难以实现。所以,当他回顾诸葛亮的悲剧时,也是在慨叹自己未能实现的远大抱负。

  第2题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?

  参考答案:写景、叙事、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。

  第3题如何理解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两句?

  参考答案:这两句慨叹了诸葛亮北伐,统一天下,大业未成,就死于军中的悲剧,这一悲剧引起了后来无数英雄的共鸣,其中也包含杜甫本人在内。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,却被迫离开朝廷,失去了有所作为的机会,联想到诸葛亮大业未成,英雄末路,不由感时伤怀,涕泪沾襟。这两句对诸葛亮悲剧的感叹,极富概括力,悲怆感人。


- 在线测评 评估您适合什么学历提升方式 -
  • 1.您目前学历
  • 2.您的年龄段
  • 3.您能接受的拿证时长
  • 4.您为什么提升学历
江西成考网微信公众号
欢迎教育机构、媒体、高校、出版单位联系合作!(友情链接交换)
快捷咨询入口 +
在线咨询
免费来电咨询
我们会立即与您沟通
值班老师
免费咨询热线
400-0620-207